梁少钧:从老板到球童的历练
作者:TG 来源:唐高网 日期:2008-06-27 浏览 2

梁少钧

  从老板到球童

  1994年,26岁的梁少钧离开自己开的广告公司,来到了海南,勇敢地选择了一份现在还让他沉醉于中的高尔夫行业。“当时对高尔夫这个行业相当陌生,但觉得这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另一方面我的妻子也在从事高尔夫工作。”   

  有一组对话梁少钧至今仍然记得十分清晰,海南三亚日出观光高尔夫球场的日本董事长问他,“你了解高尔夫吗?”   

  “不了解,哪一个岗位可以最快了解高尔夫?”   

  “球童。”   

  于是梁少钧背球包,在这里做起了球童。从一个本科毕业生,一个公司的老板变成球童,他坦言当时心里确实有点不平衡,但这个职位却帮他更快更全面地了解到了球场的细节。在这里他培养了对高尔夫的感情,多年后的今天他仍然由衷地说,“其实我真的从心底喜欢高尔夫这个行业。”   

  1996年,我国第一家滨海渡假酒店凯莱酒店在海南开业,填补了国内在这一块的空白。年轻的梁少钧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便毅然离开高尔夫进入酒店行业。在那里,他也是从最低层的门僮做起,多年后的他回忆道,“做门僮更能体会到管理的精髓,体会到一些五星级服务细节和真谛。”   

  随后梁少钧又来到了现在知名度已经很高的天域度假酒店,在这里他的工作和才能得到了尽情地发挥。让他引以为豪的是,他出色完成了酒店销售总监的工作,从品牌树立到推广都做得非常成功,酒店成为海南第一个突破亿元销售的酒店。“这很有成就感。”梁少钧回忆起这段经历,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骄傲。

我喜欢挑战   

  2000年对梁少钧来说是难以忘怀的,这一年割舍不下高尔夫情节的梁少钧回到了高尔夫的行业,出任海南康乐园高尔夫俱乐部的总经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梁少钧这样自嘲。当时海航集团的副总裁十分赏识从事过高尔夫和酒店的梁少钧,而海航又是康乐园的大股东,那时的康乐园虽经过很多管理公司的治理,但始终没有起色,球会希望能找到一个能整合酒店和高尔夫资源的管理者,于是在酒店和高尔夫行业均有出色表现的梁少钧坐上了康乐园总经理的位置。   

  从酒店销售转向高尔夫总经理,也许很多人都难以适应这个角色的转变。笑谈往事,梁少钧却是颇为自信。“我喜欢崭新的东西,我喜欢挑战。”凭借他在酒店学到的规范化管理,对细节服务的理解,对团队的构建以及对品牌的推广和建设理念,以及以前大学的艺术功底使他把康乐园治理得井井有条。   

  那时的海南除了亚龙湾球会以外,鲜有举办大型比赛,所以当康乐园连续承办两届中国高尔夫职业巡回赛时,这个球会受到了业界广泛的关注,凭借良好的运作管理,康乐园先后获得多个奖项,包括“2005最有影响力的球场”和“06年度中国十大球会”等。“举办这些大赛,不仅让康乐园上了一个档次,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推广管理的方法和职业赛事的经验。”   

  梁少钧总是说,“我喜欢挑战。”2007年3月,他来到了北京的叠泉球会。“这里的诱惑太多了,地理位置绝佳,而且这是高坛名宿阿诺•帕玛在中国设计的第二个球场,具有向顶级球会冲击的潜力。”在内心,始终有一个完美的球场在诱惑他。“也许是学美术的原因,我总认为自己应该去追求完美的球场。”   

  从天涯海角到北国之都,虽然同属于高尔夫行业,但两地的巨大差异还是让梁少钧感到困难重重,海南岛的高尔夫球场更注重经营,而北京的球场则偏向管理。“以前做的是旅游度假型的球场,现在做的是城市型球场,管理方法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   

  我还是个“学生”   

  走南闯北的梁少钧颇有点宠辱不惊之感,“面对困难淡定自信才能解决好方法。”这个有过酒店管理经验的经理人颇有一些心得,比如说要更关注会员和客人的需求,随需而动,要给客人制造惊喜之感。当然还少不了他在酒店里学来的服务之道——注重细节,注重客人的感受。   

  对于经理人这个群体,他有自己的看法,“中国的高尔夫经理人欠缺很多东西,包括品质的打造、队伍的构建、追求个性服务等等,但我认为大家都忽略球场的文化建设。”停顿一下,他又接着说道中国的高尔夫球场大都没有自己的球场文化,高尔夫经理人这个群体和中国的高尔夫发展并不匹配,“经理人这个群体需要更多的互动,大家取长补短。”   

  对于自己的缺陷,梁少钧保持着清醒的看法,他形容高尔夫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我是个小学生,希望得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求职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