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高尔夫球童,争做“中国好球友”
前阵子看到一篇关于“如何成为受欢迎的高尔夫球友”的文章在微信圈中流传,而且转发次数还挺多,确实,类似这种正能量的文章往往会得到大家的认同。这篇文章中提到的内容,基本都是围绕着高尔夫礼仪和善待球童这两方面,总结下来,也就是球友的高尔夫素质有待提高。由此可见,大家对球友提升自身礼仪规范已经有了更加统一的认识。
虽然中国的高尔夫只有短短的30年,大部分的球友也都是在最近十几年才涉足高尔夫这项运动,但时间短并不能作为部分球友无视高尔夫精神和礼仪的借口,因为所谓的高尔夫礼仪或素质,或者说所谓的绅士精神,其实就是个人日常的待人处世之道。
高尔夫是一项个人性很强的运动 打好打坏都必须自己承担,但是在打球的过程中,无论是同组的球员或球童,都只是你的同伴,就像你日常工作中的同事一样,不影响或辱骂同事其实就是对人最基本的尊重,所以在球场上也一样,尊重球友和球童就是个人高尔夫素养的体现。
当然大部分球友对同组球友都还是相当尊重,但是我发现有部分球友对球童的态度就完全不同,而这个主要是观念上的误区,主要是因为他们支付了球童费,因此他们把球童当成使唤的小弟或小妹来看待,而不是把他们作为帮助自己打球的伙伴,这导致他们不管是不是球童给的资讯错误或是自己失误,只要是打坏了都会怪罪球童。
高尔夫是一种娱乐兼具自我挑战的运动,既然是种娱乐,快乐是最重要的,能够心平气和享受高尔夫带来的乐趣应该是第一要素,而自我挑战又可分为技术和心理两部分,球技涵盖的部分不是只有打球,其实还包括对距离的判断、球杆的选择、气候风速的影响、还有果岭上的判读。心理因素则是指压力之下对挥杆的控制能力和自我情绪的控制。
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很多球友都把这些自己应该具备的技能推脱给球童,自己的失误也归咎于球童,这些人很难跨越高尔夫的更高层次,无法享受高尔夫更高层次的乐趣。
有人说高尔夫可以修练个人的耐心和脾气,这话不假,不过首先要搞清楚一点,在球场上自己的失误都是自己造成的,而不是因为外界的影响,更不是球童的责任,如此才能慢慢提升自己的耐心和高尔夫素养,自然能够进入高尔夫的另一个境界。
《世界高尔夫》和开球吧APP目前正在举办2015年中国好球场之 “中国好球童” 评选活动, 全国各地众多球场都踊跃参与,事实上,中国高尔夫球场的管理者一直以来都把球童服务培训工作当做重中之重,很多球场都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大部分球场都推行金牌球童等奖励机制,其目的与我们进行“中国好球童”评选一样——给球友更好的击球体验,让球友享受更多乐趣。 但是,我们强调了球童的素质,却忽视了球友自身的素质。在中国好球童面前,球友也应该争做“中国好球友”。
提升高尔夫素养对高尔夫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高尔夫风气的盛行与否不是只看这项运动的价值而已,只有更正面的能量才会吸引更多人参与,尤其中国正处于发展阶段,发展需要更多青少年的加入,只有更好的风气和正能量才能让家长放心让小孩加入高尔夫的行列。
文:郭弘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