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高尔夫,为什么不像高尔夫?
作者:2014bjgolfer 来源:唐高网 日期:2019-02-22 浏览 202
高尔夫进入中国已有30余年,但很多人对于高尔夫的认知,仍停留在对球技的追求,或对打过球场的数量统计层面,要知道,并非拿着球杆进了球场,抑或买了高尔夫房产,就可以称之“高尔夫生活”,追求球技的高超,也仅仅是高尔夫的一角,绝非全部。

一个高尔夫爱好者,如果无法理解高尔夫礼仪繁琐、各种规章制度“不自由”,就无法欣赏高尔夫的文化魅力,也无法体验真正的高尔夫生活。作为一项风靡百年的“上流运动”,高尔夫之所以能虏获无数政商贵族、平民大众的心,真正原因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源自于英国百年的绅士文化。

作为欧洲三大主要教育思潮,绅士教育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由的思想、公平的竞争、勇敢的气魄、务实的精神、高雅的修养、得体的举止。

正如英国作家爱德华伯曼在《像绅士一样生活》说:“沉默和平静构成了19世纪英国绅士的主要特征。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一些褪色的照片上看到他们的形象:在荒凉的沙漠上,他们盘腿而坐,白色桌布上摆着简单的午餐,尽管炽热难耐,依然着装整齐,系着领带。”

英国上流社会对高尔夫发生兴趣之初,英国贵族就将“礼仪之规范、文明之意识、自律之要求”的理念融入运动中,奠定了高尔夫“绅士运动”的根基。

在最早期的球场设计特征里,我们就可窥见贵族绅士文化中的公平竞争和挑战进取性等特征。即使到了今时今日,在欧美等发达地区高尔夫早已走进平常百姓家,但“绅士文化”的精髓得以保留与传承,不可分割、相互依赖。

为什么中国的高尔夫不是真正的高尔夫?

当任何运动呈规模式传播至另一地域时,都会存在人们对内涵认知和传承的滞后,美国高尔夫就经历过一段丢失礼仪的过程。

位于纽约布朗克斯的冯科特兰公园球场(Van Cortlandt Park Golf)始建于1895年,是美国第一座公众球场,它的出现打破了只有美国上流社会圈子才能打高尔夫的格局,没有果岭费只有25美分球童费的价格让中产阶层也能参与其中,从历史进程来看,这促进了高尔夫运动的发展。

但当时爆发的问题是打球者数量激增,而文化的传递是需要一个较为深入、漫长的过程,这样的矛盾导致冯科特兰球场饱受人为损害草皮、打球秩序拥堵混乱的痛苦。在经历整个社会发展和高尔夫文化传播的过程之后,美国打球者尊重礼仪的局面也正式形成。

如果说高尔夫在英国的兴盛,是因其肩负着教化绅士的使命,那么,高尔夫在世界的传播,则是“绅士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如果我们视高尔夫仅是一项球类运动,那么我们所体会到的,只是球的乐趣,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高尔夫的价值内涵,我们才能感受到这项运动所带来的文化魅力和生活乐趣!

来源:球包通公众平台   文/红颜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求职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