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童——高尔夫球场上的精灵
作者:TG 来源:唐高网 日期:2006-03-10 浏览 20

  高尔夫球优雅休闲的运动方式令人神往。在高尔夫球场上,还生活着这么一群人,他们是高尔夫运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像一群快乐的精灵,在绿色的球场上随处可见。接触过高尔夫的人一定都不陌生,他们就是Caddie——球童。

  曾听过很多关于球童的故事,每一个都带着浓厚的传奇色彩,从伍兹、张连伟到杰克·韦尔奇和彼德·林奇。前两者从球童成为了世界和中国最好的高尔夫球手,后两者则成为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现任总裁和麦哲伦公司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总经理。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这些成就非凡的人呢?

  "这是我们的职业”

  早在十九世纪,当高尔夫成为苏格兰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时,即使不打球的人也经常充当背球袋的球童,就像给下棋的人送茶递水一样,人们把它当作一种礼仪和参与的方式。而现在球童的样子,恐怕只有从身边的球场去了解了。

  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记者来到地处北京东郊的华堂国际高尔夫俱乐部。此时虽然正值北京的初冬,这里大片的耐冬草还是让人感到了春的气息。

  这里一共有120名球童,都是从球场附近的郊区公开招聘的。据说,选拔的程序十分严格,能最后入选的球童除了要经过几位经验丰富的高尔夫管理专家的面试外,还有一套从国外引进的先进的素质评定方法测试等待着她们,内容包括空间辨别、视觉判断等等,看来一个小小的球童也不是好当的。这里的球童都是女孩子,球童部负责人宛兵解释说,女孩比男孩更细心,判断力强,球感也很好。北京的球场基本上都是女球童较多,新进来的球童都要进行三个月的强化培训。从学科、术科两个方面培养专业技能,以学科来说,就是了解高尔夫的起源、发展和现状,而术科则是要球童熟悉每一条球道,懂得报线路,码数和插球杆等等。

  李晓蓉1997年开始就在这里做球童,现在已升为球童主管助理,回忆起当初的艰苦来她还深有感触,“我来的时候这里只有十几个人,由于高尔夫球场刚建成不久,客流量还不大,我们那会的培训特别苦,每天要背着几十斤重的球袋在球场里走好多趟,肩累酸了,皮也被磨破了,有时候球袋里还要放石头。”但随着对高尔夫了解的加深,她觉得这项工作越来越有意思。

  冯顺花也是一名资深球童,作为一个9岁小孩的母亲,她显得很年轻。

  “1998年我进来的时候这儿的规模就已经很大了,球童数也上了百。周一到周四的上午客人不多时,我们也可以练练球。我一旦打起来特别有瘾,老舍不得停下来。”说到这儿她露出了憨憨的笑容。但触及一些敏感话题时,她还是不失谨慎。“收入,在这儿是个秘密。”不过据记者了解,她们一个月基本工资700元,一次出场费是20元,客人们每18洞后会给一次小费,100、200、500不等。“我们忙的时候一天能服务54洞。但我们还没有A级球童,该级别对英语的要求太高了,我们能说一些关于高尔夫的基本专业英语,但至于和客人深谈,我们就有点无能为力了”。

  “这里充满机遇”

  在北京,像翟君这样的球童不多。

  他在做球童以前当过技术工人、修过修车、干过导购。来做球童也是兴趣所致,客人少时可以练练球,平时的工作是给客人背包、客人打出球报码数、根据场地情况向客人提一些建议,比如前方有沙坑还是水塘,应该用什么杆等等。

  “这要求球童对场地情况非常了解,也要掌握一些高尔夫球的技术,对我来说这并不难。同时客人会根据服务的满意程度给小费,来练习场打球的既有初学者也有职业选手,对初学者可以教他怎样挥杆、怎样击球,对职业选手则需要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对球童来讲都需要用服务留住客人,把新客人变成常客。”

  “有机会的时候我很喜欢和客人聊聊天,通过聊天学会很多东西。有时还可以在休息时跟他们约场球,一起下场打球,这也算以球会友吧,这样做也能给自己带来一些机会。去年我认识的一个日本客人就问我愿不愿意到日本做职业选手,中国现在的职业选手也只有几百人,这应该是很好的机会。张连伟不也是这么出来的吗?”

  不错,现在中国最好的高尔夫球手张连伟,当年也是从珠海一家高尔夫球场的球童做起的。谈起当年的经历时,张连伟仍非常感谢那家高尔夫球场的日本经理业天光雄,业天君发现了张连伟偷打球后没有按惯例对他进行处分,作为一名老资格的球手,他发现了张连伟有着不凡天赋,于是破例允许张连伟每天下午3点后可以打球,并成为张连伟的第一位教练,使张一开始握杆、击球等基本技术就中规中矩。现在日本是亚洲高尔夫水平最高的国家,相信与他们善于发现并培养人才不无关系。

  像彼德·林奇这样的人,球童中也有,他在11岁时成了麦哲伦公司总裁沙利文先生的专职球童。麦哲伦公司是一家管理公众基金的公司,在美国已经有了很悠久的历史。在球场上,每当沙利文先生打出一记好球,总会得意地吹嘘一下自己在股票投资中刚刚取得的胜利。这时,小林奇就可以得到一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求职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