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邛海到珠海 西昌川兴女孩挥出梦想高杆
作者:2014bjgolfer 来源:唐高网 日期:2018-12-18 浏览 185
17岁进入西昌职业技术学校读书,19岁到珠海市翠湖高尔夫球会务工,20岁当上球会运作部球童组长,现年薪10万元;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设计,计划着积攒够经验和资金,回到西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今年21岁的西昌川兴女孩李晓丽,在珠海挥洒着七彩斑斓的青春梦想。

起早贪黑 刻苦努力
小小年纪蕴含大大能量

珠海这座城市,冬夏季风交替明显,终年气温较高,偶有阵寒。

每天早上5:20分,珠海市翠湖高尔夫球会球童宿舍里,李晓丽和室友开始有条不紊地洗漱、收拾和换衣。来到这里两年多了,工作虽已经很熟悉,但对这里的天气却很不适应。在夏天,早晨六点左右陪客人出场,打完一场球回来,李晓丽的衣服已然湿透。不过,在这个21岁女孩身上有着很多人都没有的坚韧和坚强。

收拾完毕,她从球童休息室门口的沙箱里往沙袋里装上适量的沙,作为修补打痕之用,沙袋中装着记分卡、铅笔、果岭叉、补沙用的小铁铲、擦球和球杆用的小毛巾等物品,将客人的少量球放在其中以备不时之需,再装上15公斤左右的球杆。准备好后早早走进球场,朦胧的天空、碧绿的草坪、错落的野花,置身其中,深呼吸能嗅到绿草的香气,让人心情一下就轻松起来。这是李晓丽每天工作的地方,在外人看来如此美好景象,李晓丽却极少有闲心欣赏。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高尔夫球童不过是背个包,在场上递球杆、找球、耙沙,在场外清洗球杆,偶尔会按照客户需要提出一些选杆、看线的建议,是工作轻松的高收入群体。但真正走近他们,才发现并不是如此简单。球童的工作既是体力活,也是脑力活,其中的艰苦和劳累没有亲身体会过,外人真的很难想象。无论场上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只要客人没喊停,球童就得跟着。一场球四五个小时下来,没有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是坚持不下来的。

谨记父母教诲
“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

李晓丽出生于西昌市川兴镇海丰村,从小乖巧伶俐的她,2014年进入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读书。2016年,按照学校实习安排,她和30名校友一起进入珠海市翠湖高尔夫球会务工。懂事的她知道父母的不易,自2016年4月入职以来,好学上进,工作勤勉踏实,待人热情,热心公务。

工作态度及表现在同批的实习生中堪称表率,在这两年时间里,同批去的同学们大多不适应气候,或是吃不下苦,很多人都放弃了,目前仅剩6人留在球会。对于这几名同伴,李晓丽格外珍惜。每当有人想放弃时,李晓丽总会鼓励她们,在这人生地不熟的沿海城市,她们犹如亲姐妹般感情深厚。

李晓丽的成熟懂事和家庭也有很大关系,由于家庭比较困难,从小父母便教育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她也一直将这句话教诲铭记于心。2016年4月到7月,为了让同学们尽快熟悉球童服务的工作内容,珠海市翠湖高尔夫球会特举办了为期三个月的培训。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李晓丽谦虚好学,肯钻敢干,利用较短的时间全面掌握了场地服务、球车驾驶、高球规则、服务礼仪、服务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在之后的场地服务考核中表现优异,取得了实操考核第一名的好成绩。 

进入球会后的一年,所有球童都只是实习生。一年实习期满后,李晓丽积极参与部门的球童组长评选,因表现突出,得到公司领导认可,被破格提拔担任2017年度的球童组长。在平时的球童服务工作中,她总是虚心向老同事学习,一丝不苟地做好各项场地服务工作。由于服务技能过硬,工作态度热情,多次得到球会客人的称赞。2016年7月份至今,服务优评率达到100%,出场次数屡次在西昌球童中排名第一。

这个21岁的小姑娘,为人低调,对待同事和工作却热情似火。入职以来,多次组织同事参与活动表演。同时还协助部门在处理诸如西昌球童宿舍调整、劳动合同签订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既很好地担负起了部门与西昌球童之间的联系纽带作用,又维护了老乡的利益,球童们在他乡也感受了家人般的温暖。

两年回家三趟
“家”是情结更是目标

据了解,一场球大约用时4小时左右,球童一天最多下两场,需要全程陪伴客人,过去每场大概要走10多公里的路。现在条件好了,可以开球车下场。虽然不像以前那么累,但对球童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球童的工作不仅是体力工作,同时也是一项技术性工作,如架球、落点观察、寻球测距报码数、起放果岭旗、为客人选择球杆等。一直等到客人打完18洞,李晓丽的工作才结束。一场球下来,疲劳程度并不亚于打球者。

从一开始的懵懵懂懂,到现在的熟练于心,李晓丽所付出的努力是很多同龄人难以做到的。尤其在珠海炎热的夏天,球童们顶着烈日在球场上来回走一遍又一遍,这点苦不算什么,李晓丽深知没有什么是不付出就能得到回报的。

当然,支持她坚持下来的主要动力还是家人。每当想起父母的教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什么困难她都能坚持下来。除了父母,她还有个哥哥,兄妹俩感情很好,每当遇到困难时,李晓丽都会选择和父母打个视频电话,或是听听哥哥的声音,一切都变得不再那么艰难。

李晓丽出来的第一年,除了留下一点零花钱,所有的工资都寄给了家里。父母让她把钱好好存着,积累经验后,好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之后,李晓丽拼命工作。就这样,多时一个月能存上5000元,少时也能存上3000元。

不过,让李晓丽感到无奈的是想家却不能随时回家。来珠海两年多,她只回过三次家。由于路途遥远,加上工作原因,每次只能选择坐飞机。来回的机票都要2000多元,李晓丽不得不忍受思乡之苦。她尽量每个月都存钱,工作之余,还报了室内设计培训班,计划着等攒够钱学好本事,就回西昌开个室内设计公司。

李晓丽有着别人没有的坚韧和毅力,也有着明确的人生方向,还心系家园帮助同乡,这些难能的品质,也正是新一代凉山年轻务工者的闪光之处。

来源:凉山日报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求职招聘